025-56812226
首页 / / 新闻中心
破解养殖“密码” 他从“门外汉”变为“农业达人”
READ:124  UPDATE:2023-11-20

   龙虎网讯 (记者 张玲)水里有鱼虾蟹,田里有果蔬菌。对于返乡创业的孔祥华及芮华梅夫妇来说,这是他们及合伙人用九年时间辛苦打下的“江山”。

芮华梅、孔祥华夫妇在“和平蔬果绿色基地”

在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畔,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3960亩水产养殖基地凌波荡漾、水草摇曳,清爽的秋风夹杂着水产的腥香时而氤氲在空气中,时而飘向远方……作为这一方基地的主人,孔祥华常年扎根于此。从鱼虾蟹苗入池,到日复一日喂养,到打捞,到上市,再到成为全国各地人家的餐桌美味,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孔祥华乐此不疲。而不远处的“和平蔬果绿色基地”里,上海青一片碧绿,矮脚黄憨态可掬,大青豆颗粒饱满、西红柿透红明亮……这里,则是芮华梅的一方天地。

返乡创业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一两蟹,八两汗。”生在、长在高淳固城镇的孔祥华从小就对螃蟹不陌生,更是目睹和体验了蟹农的艰辛。与螃蟹自小结缘,长大后却并没有走上父辈们养蟹的老路子。1999年,孔祥华会计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一家大型农资企业就业,在这里与农业打交道了十年。这十年里,他看到了华北地区的玉米、高粱等传统作物的种植,也领略了南方经济林果的多效立体农业,对农业生产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孔祥华展示养殖的大闸蟹

有了这些经验的积累,再加上赶上全国各地土地承包经营权加速流转的浪潮,孔祥华开始有了承包土地搞种植的想法。说干就干!2009年,孔祥华辞职,和同乡朱晓斌合伙,流转了句容市的300亩土地,在异乡开始了艰难的创业旅程。这段创业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农业创业毕竟投入高、风险大,孔祥华开始寻找新的发展路径。2014年,家乡高淳螃蟹养殖业蓬勃发展,加上期待回到父母妻女身边,孔祥华和朱晓斌一拍即合,决定回乡二次创业。在高淳区古柏街道的大力支持下,他们成立了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120亩土地开始了螃蟹养殖。

孔祥华清理大闸蟹

如今,九年过去,在摸爬滚打中,孔祥华也从当初的“门外汉”成为了“土专家”,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水产养殖1万多亩。他的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南京市综合经营实力、联农带农能力“双优合作社”,而作为合作社理事长的他也被推选为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

紧跟潮流 从“新花样”到“混搭潮”

一条条通体碧绿的胖乎乎的虫子在毛豆的茎秆上慢慢蠕动,有人拒之千里,也有人赞不绝口。它叫“豆丹”,别名豆青虫,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除了基地里的水产品,从三年前开始在基地“边角料”养的“豆丹”如今也成了孔祥华的“心头好”。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毛豆、养豆丹,管理简单、产出稳定,一季下来可实现200多万元销售额。

孔祥华种毛豆、养豆丹

芮华梅在“和平蔬果绿色基地”查看果蔬生长情况

养小龙虾、养螃蟹、种蔬果、做加工……这些年,“爱折腾”的孔祥华总能玩出些“新花样”。上得了豆丹养殖的小众赛道,也赶得上“螃蟹+”的“混搭潮”。2020年,孔祥华与合伙人跟江苏省淡水研究所合作,引进“鲈蟹混养”“虾蟹混养”“虾鳖鱼混养”“稻虾共生”新模式,当年便提升了养殖的综合效益,亩均可增收1000余元。随着“混搭”试样的成功,如今,这样的“混搭”模式已经在合作社里形成规模化和常态化。

孔祥华调制独家秘方加工小龙虾

2020年,积极与省农科院、高校合作,不断探索套种模式和果蔬产品研发,开始尝试大棚种植,现如今已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大棚种植模式;2022年,和丰园和三保村开展“村集体+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经营的新模式,两者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趟开了发展新路子;当下,紧跟社会发展和前行脚步,买进了大批设备,准备深耕数字农业……一路前行,一路创新,不难看出,数十年的创业历程炼就了孔祥华的胆识和勇气,对于新生事物,他从不畏惧,始终紧跟市场发展潮流,不断创新创优。

科技赋能 从“数字化”到“智慧化”

对许多人而言,数字化虽然已不再是新名词,但农业数字化却仍是一件新鲜事。就在很多农业生产者对农业数字化还停留在认知阶段的时候,孔祥华已经从“认知”走向“实践”了。孔祥华介绍,为切实扛起科技强农的重任,加快品种改良、技术提升、标准化种植、品控体系建设等进程,以新技术引领产业升级,他们联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信息所及农业科技公司,共同投资研发了“智慧e+管理” 系统。“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安装监控摄像头、架设水下增氧装置、多参数水下传感器等设备,利用手机远程操控管理养殖水塘了。”孔祥华开心地表示。

大闸蟹线上销售,孔祥华带头做直播

运用物联网技术,提升养殖科技水平。如今,43户成员开展智慧农业生产,覆盖养殖面积1400亩;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利用大数据可视可查农产品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的信息数据,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如你所见,今天的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初步形成了“固城湖螃蟹地标可追溯+养殖过程可管控+生产数据可展示”的一体化数字平台。

除了养殖环节的“数字化”,孔祥华也让售卖搭上了数字化的快车。“好蟹也要会吆喝”。怎么吆喝?目前,合作社已搭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线上销售平台,顾客只需手指点点,让在线购物更加便捷。

踏实前行 从“硬实力”到“软实力”

如果说宽广的基地、丰富的水农产品、超前的科技应用是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硬实力”,那么,庞大的资金跟进毫无疑问就是合作社的金融“软实力”了。孔祥华介绍,这些年,合作社先后投入500多万元用于扩大规模、增加设施。环顾基地,可以看到,在基地的中心位置,建有一间间厂房、配备了各类设施,办公场地、直播间、龙虾加工线、稻米加工车间、冷库、包装车间、仓储间、干燥机、收割机、旋耕机、无人机、挖机等一应俱全。

孔祥华向江苏农担南京分公司工作人员展示大闸蟹加工产品

不仅如此,合作社还自主研发了线上线下全程可追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了140平方米多媒体培训教室、2000平方米的物流仓库、320吨低温冷库、极速冷冻保鲜库、60平方米水质检测和农产品常规检测室、800平方米的工厂化养殖试验棚。“合作社要做强做大,要有实力,客户和渠道方来现场考察,看基地规模,看硬件实力,这些投入省不得。”孔祥华说。

孔祥华向江苏农担南京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生产情况

在连续不断的投入中,金融的压力也不断向孔祥华袭来。没有投入就没有长远的发展,可手上的流动资金是有限的,向朋友拆借不方便,向银行贷款又缺少抵押物,这让孔祥华犯了愁。“没有抵押物也没关系,只要家庭成员提供信用反担保即可。”江苏农担南京分公司工作人员的一席话让孔祥华看到了新希望。最终,在南京分公司的牵线搭桥下,孔祥华前前后后很顺利地向银行贷款了200万元,切实解决了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金融瓶颈问题。

“做农业,没有捷径,没有快钱,只有踏踏实实、一步步走。”这是孔祥华数十年的从业心得和体会。未来,他期望进一步将合作社做大,将农业做强,做给老百姓看,带着老百姓干,领着老百姓赚。

PREVIOUS: 爱“折腾”的孔祥华带着他的豆虫荣获了优秀奖
NEXT: 和丰园合作社全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
技术支持:南京雅搜网络